堵不如疏:从沉迷《王者荣耀》到沉迷奥特曼卡片

这段时间,小学生沉迷奥特曼卡片的现象引发各方关注。

 

 

  有幼儿园小朋友把春节攒的零花钱全部都买了奥特曼卡片,有小学生要求家长过生日时送奥特曼卡片,还有学生拆开卡包后把除稀有卡之外的其他卡片直接扔垃圾桶。

 

 

  放眼望去,奥特曼卡片俨然成为继《王者荣耀》之后,小学生的社交新“纽带”。以各类奥特曼卡片为中心,小学生形成了一个个同好圈层,乐此不彼。

 

 

  

 


 

  我的朋友,大部分都是拥有1到2个小孩的中青年家长群体。他们提到奥特曼卡片,一个个气愤填膺。也有很多家长朋友,建议政策对这种带有盲盒性质的奥特曼卡片一禁了之,就像去年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一样。如此,万事大吉。

 

 

  这两天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《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(试行)》(征求意见稿),提到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。家长群体很开心,他们认为奥特曼卡片也属于盲盒性质的产品,应该按照政策规定的方向走,禁止8岁以下未成年人购买。

 

 

  好几位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小学生沉迷奥特曼卡片现象,应该要一刀切的禁止吗?政策能管到奥特曼卡片吗?我谈了几点看法。

 

 

  堵不如疏 尊重每代人的文化认同

 

 

  任何一代人都有融入社交圈层和文化认同的刚需,小学生同样如此。千万别把现在的小学生当小孩看,随着经济发展、互联网普及,这代人普遍早熟(身体和心理全面早熟),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提前觉醒。

 

 

 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,比如我喜欢看金庸小说,我会融入金庸小说爱好群体的圈子;张三喜欢打篮球,他经常和同事下班约着去球场狂欢;李四喜欢捏脚,经常带着客户去洗脚城谈生意。

 

 

  成年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品味选择要做的事情、要享受的娱乐方式。小学生为什么就不可以呢?

 

 

  所谓小学生沉迷奥特曼卡片现象,我的观点是堵不如疏。堵是堵不上的,完全堵死就会溢出到别的地方。昨天咱们把《王者荣耀》禁止了,今天如果再把奥特曼卡片禁止了,明天也一定会出来其他的新物种,总有一款产品/一种文化让青少年儿童沉迷其中。

 

 

  其实,奥特曼卡牌也好,叶罗丽玩具也好,王者荣耀也好,这些游戏产品背后的本质是社交,是文化认同,进而形成低龄儿童的社交圈层。“很多小学生为什么要玩王者荣耀/奥特曼卡片,因为如果他不去玩,就和同学没有共同话题了。”

 

 

  我们家长如果真觉得沉迷奥特曼卡片是个大问题,那么也可以参与进来,玩几把《王者荣耀》,买一些奥特曼卡片,借机融入到少年儿童人群中来,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文化,和他们打成一片,然后循序渐进去引导。我们可以和孩子们玩卡牌PK,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、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,也可以比赛脑筋急转弯、猜谜语、赛算术。

 

 

  总之,只有融入这个圈子,才能发现圈子问题,进而解决问题。

 

 

  事物都有两面性 奥特曼卡牌不一定是文化糟粕

 

 

  孩子如果沉迷学习、沉迷唐诗宋词父母就会很开心,沉迷奥特曼卡片就生气。说明对于家长群体来说,“沉迷”本身不是问题,有问题的是承载沉迷的文化产品。

 

 

  在大多数家长看来,奥特曼不是主流文化,考试也不会考,当然不希望孩子沉迷其中。甚至我周围还有家长认为,奥特曼中的外星人、怪兽、打斗这种元素不适合小朋友,这是一种文化糟粕。一位微博用户名为“丽江洛洛”的博主痛批奥特曼属于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入侵,认为奥特曼让中国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感兴趣,TA的批评引发了很多网友转发和认同。

 

 

  我以为,奥特曼能风靡全球几十年,已经足以说明它的影响力和“政治正确”。奥特曼宣扬的“勇气”“正义力量”“永不放弃”“同伴守护”“正义战胜邪恶”“勇于献身”等等观念,不恰恰是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小朋友所应该学习和承载的吗?

 

 

  还有奥特曼卡片的风靡,不正好是我们给小学生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绝佳机会吗?这里说个背景,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奥特曼卡片有很多,但总体来说有两种,一种是获得日本授权的正版奥特曼卡片(卡游),一种是五花八门的盗版卡牌。现在在小学生这个群体中,买盗版卡牌的在班里抬不起头来,买正版的才能加入小学生的社交圈子。

 

 

  家长的榜样和陪伴至关重要

 

 

  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/沉迷卡牌/沉迷叶罗丽,不能寄希望政策,主要靠家长群体有所作为,如果不能有所作为至少做个好榜样。

 

 

  因为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背后,一个沉迷奥特曼卡片的孩子背后,往往会有一个或者一对沉迷游戏/视频的家长。有为数众多的成年人,被各种短视频和信息流平台吸引,信息获取主要靠推送,追求一时爽快地“奶头乐”,这种成年人会起到非常恶劣的榜样效应,孩子有样学样,更值得我们去思考。

 

 

  我在各地走访的过程中,经常看到沉迷手机的家长群体,也经常能看到青少年拿着父母的手机,沉迷各类网络游戏和短视频,“成功”躲避开了防沉迷限制。

 

 

  青少年沉迷游戏、短视频、盲盒卡片的责任不应该都推在企业身上,更多的板子要打在家长身上。如果家庭教育缺失,再先进的“青少年模式”“青少年防沉迷”“政策限制”也只是一个空架子。我们的家长如果不合格、没有做好榜样,孩子沉迷就会成为必然。

 

 

  在孩子培育和成长一事上,家庭的责任最为重大,要重点关注。

 

 

  如果周末家长能带孩子去大山里徒步,去球场上挥汗如雨,去博物馆科教馆,那么孩子视野打开,就会接触到更多元的信息和文化,沉迷某一种网络游戏和卡片可能性就会降低。反之,家长一下班就窝在沙发里或者躺在床上刷手机,孩子不沉迷游戏,不沉迷奥特曼才怪呢。